人才引进要“对口”

人才引进要“对口”

“术业有专攻”每个行业都需要专业人才,这就需要找对口的专业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与价值,促进人才与用人单位更好合作,实现人岗相适。近年来,个别地方引进人才时存在“包办”现象,在人才间“乱点鸳鸯谱”,导致引进人才和用人单位出现“引进前不够了解,引进后不相适应”的问题,要充分考虑人才与用人单位需要,才能找到“对口”人才。

做好前提准备,找对人才。“千军易得,一才难求。”地方政府为企业寻觅人才牵线搭桥本是好事,但当好“月老”的前提是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需要和引进人才的专长,确保人才到岗后既能实现个人价值,又能为企业带来效益,实现人岗相适。反之,如果不考虑用人单位和人才的实际情况,在企业和人才之间“生拉硬拽”甚至“硬性摊派”,自然容易导致人才“上错了花轿”,在用人单位找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沦为花瓶;用人单位没有找对人才,反而是花了时间、精力余金钱,结果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如此“拉郎配”式的引才,即便是出于好心,却也帮了倒忙。

充分了解,选择合适人才。只有相互了解,才能明白是否合适。所以在引进人才时,一方面要做到“信息对称”,即让用人单位和人才能够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全面掌握人才的能力水平和专业特长,人才清楚知道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平台及对应要求,彼此都能开诚布公、知根知底;另一方面要做到“双向选择”,即让用人单位和人才自主自愿选择,用人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最合适的人才,人才按照用人单位的职位要求和薪资待遇选择最合适的“东家”。换句话说,地方政府只需要搭建一个信息共享的交流平台,至于用人单位如何“点将”、人才如何“择主”均由市场来配置,这样人才资源便会在竞争机制的推动下自由流动,活力竞相迸发。

在使用人才时,不可不分能力大小与专业而“乱点鸳鸯谱”,“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将人才放在最合适的他发挥所长的岗位上,他才能发挥他最大力量和实现自我最大的价值。

作者:廖世萍

单位:江油市胜利街小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