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赵衷民
金秀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中部偏东,境内气候温和凉爽,林密涧深、云雾缭绕、百草丰茂,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势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药用植物。据药物普查记载,可药用植物有149科1300种、药用动物200多种。这些药用植物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科研价值、学术价值及经济价值。
瑶族人民几千年以来生活条件极其困难,瑶族医药学是瑶族人民为了生存,把千方百计寻找到的防治疾病的天然植物药和探索出来的治疗方法总结而成的传统医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赵衷民在长期的治病救人过程中炼就了高超的医术,同时又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的医疗经验来丰富自己的医药经验和治疗技术,逐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瑶药原理。
他是广西大瑶山首位尤绵民间草药医师,于2019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秀瑶族灯草灸疗法”传承人,是瑶医世家第八代传承人,是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八大瑶医名医之一,2017年荣获全国第一批“优秀民间瑶医”称号。
在临床治疗中,赵衷民能够熟练运用“金秀瑶族灯草灸疗法”。该疗法对于头风痛(分产后风头痛、伤湿头痛)、胃脘痛(急慢性胃肠炎、肠胃湿气)、痹证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痛经、月经不调、小儿科胃肠炎消化不良、流行性腮腺炎、外感头痛、关节骨膜炎、类风湿关节炎(带状疱疹后遗症)等病症有显著的疗效。他在诊断疾病时常用家传的“切脉诊疗法”,再用瑶医药治疗,使大多疾病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疗。
历经艰辛 终成英才
赵衷民的太奶奶、妈妈都是当地有名的瑶族医师。他七岁跟随长辈上山采药,亲眼目睹了长辈行医的过程,这让他感受到了医生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从此之后他立志要做一名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医师。他在读小学、初中时,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跟随太奶奶、妈妈学习瑶医药技术。上高中时就已经认识了常用的瑶医草药,掌握了不少的草药施治方法。同时还拜当地有名的把脉诊疗名医赵成学、接骨名医李有官和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名医庞有周为师。他勤学好问悟性极高,三位师傅都很喜欢他,把毕生的瑶医药技术都传授给了他,再加上自家太奶奶和妈妈传授的瑶医药治疗经验和一指禅把脉诊疗方法。他经历一番刻苦的学习之后,开始把脉诊疗、用药开方,从此走上治病救人的求索之旅。
赵衷民在户外教学
为了精通瑶医药施治方法他不断地进行实践,跟随母亲到广东省、海南省摆草药摊、卖药治病。其间见识了不少病患,也学习了不少治疗胃肠病、风湿骨痛、妇科病等病症的治疗方法。他在学习医治方法的同时,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瑶医学理论,积极参加各种中医药理论培训,购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来学习,白天看病没有时间,他就利用晚上挑灯夜读,拼命地汲取医药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他考取瑶医医师资格证,2006年考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个体医师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2009年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医德高尚 情系家乡
赵衷民生长在农村,从小跟随长辈行医,深知百姓缺医少药的痛苦,于是他决定在家乡开办诊所为乡亲们问诊看病。1995年他在家乡头排镇开办了第一家诊所,由于是本乡本土,家乡人都知道赵衷民从小跟随太奶奶和妈妈学习行医,医治方法得当技术过硬,所以诊所一开办就有很多患者前来求医问药。赵衷民对前来看病的乡亲们,总是热情、耐心地询问,并认真按照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给予施治。几十年如一日,他把患者看得比自己还重要,只要他们需要,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他都会毫不迟疑地背起药箱,行走在崎岖山路,翻山越岭为乡亲们解除病痛,被大家亲切地誉为“乡村医生”。
赵衷民理解农村老百姓看病不易、赚钱不易,因此他只是收取低廉的医药费,面对贫困户都是让病患者量力而给。有些老百姓因一时困难,无法立即支付医药费,但赵衷民仍然会先帮他们医治。
赵衷民在义诊
赵衷民行医30余年来立足农村,讲诚信行善举,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百姓的健康,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和赞誉。经赵衷民治疗康复的患者不计其数,不仅有本地患者,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其他省市和国家的患者。
他对自己的未来也有清晰的规划,“等全国疫情防控得到好转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接受各医院和院校的邀请,去传授瑶族医术,让更多的患者花更少的钱得到救治;第二件事是在全国各省市与五至十家医疗机构合作,共同传承金秀瑶族灯草灸疗法” 。
赵衷民表示:瑶医药为瑶族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民族医药作为中华文化保持多样性的重要资源,希望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民族医药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将以“传承中医药瑶医药,传承中华民族医药”为使命,肩负起作为医生和传承人的责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