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副主席,赤字鹰队的爱丽丝里弗林在88岁时死亡

爱丽丝里弗林看着镜头

©摄影师:Andrew Harrer / BloombergAlice Rivlin

  (彭博社)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创始主任爱丽丝·里夫林(Alice Rivlin)和美联储副主席在减少赤字的无情斗士中已经去世。她88岁。

  根据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发来的电子邮件声明,她于周二在华盛顿的家中去世,里弗林是高级研究员。原因是癌症。

  里夫林作为经济学家和预算责任的职业生涯包括在比尔克林顿总统领导下担任预算和管理办公室主任,这使她成为罗纳德里根总统执政期间债务和削减赤字的倡导者。作为社区组织的主任,她质疑他乐观的赤字预测的有效性,这种批评引起国会共和党人的强烈抗议,要求她下台。

  “她致力于提供客观,无党派的信息,以帮助国会制定有效的预算和经济政策,”CBO网站上的一份声明称。“她对高质量分析的承诺,经过深思熟虑和清晰呈现,仍然是CBO的指导原则。”

  Vox.com的主编Ezra Klein在2016年接受采访时称里夫林为“华盛顿预算中的女王”。克莱因说:“在华盛顿,没有像爱丽丝·里夫林那样厚厚的简历。”

  他引用了她的各种联邦政府工作,她与2010年两党全国财政责任和改革委员会(所谓的辛普森 - 鲍尔斯委员会)的合作以及她作为美国经济协会主席的服务。

  减税评论家

  在CBO期间,里夫林为其冷淋浴任务定下了基调,并表示在处理来自任何一方成员的数据或分析请求时,它不会在政治上采取中立行动。她称CBO为“向国会提供坏消息的官方提供者”。

  里夫林于20世纪60年代在联邦计划的大社会时代开始了她的政府生涯。作为政策主管而不是私营企业,她仍然是大中央政府的一贯倡导者,并且批评减税政策被推广为可能促进投资。

  2008年,她被政府卓越委员会评为25年来最伟大的公务员之一。

  “爱丽丝有一个坚强的头脑和一颗柔软的心 - 一种务实的方法来实现财政理智,评估政策选择的成本和收益,同时深切关注政策对人的影响,”珍妮特耶伦,前美联储主席和杰出人物在该组织的声明中说,在布鲁金斯居住。“对于包括我在内的经济学女性来说,爱丽丝是一位导师,一位榜样和一位灵感人物。”

  在进入政府之前,她曾在自由布鲁金斯学会工作,并在20世纪80年代重复返回那里。1993年,当帕内塔成为白宫办公厅主任时,里夫林成为克莱顿在莱昂帕内塔领导下的副预算主管,后来取代了她的老板 - 并成为第一位担任内阁职位的女性。

  加入美联储

  克林顿,他的健康和预算政策,里夫林有时公开批评,1996年任命她为美联储,她一直担任副主席,直到1999年。

  她作为一名高级研究员回到布鲁金斯,在货币,财政和健康问题上撰写了大量文章。

  “爱丽丝·里夫林60多年来一直是布鲁金斯社区的珍爱成员,是经济政策领域的开拓者,也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奉献精神的公务员,”智库的一封电子邮件声明说。

  2010年,里夫林担任联合主席,与新墨西哥共和党前参议员皮特·多梅尼奇共同担任两党政策中心债务减免工作组。

  里夫林仍然是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时代预算问题的评论员,批评了2018年国情咨文中的经济建议。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她表示他等待太长时间才开始修复美国的基础设施,并没有解决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的迫在眉睫的赤字增长问题,而特朗普的减税措施也加剧了这一问题。

  增加债务

  “从长远来看,没有人在谈论我们如何为此付出代价,”她说。“我们正走向一条国家债务不断增长的轨道。”

  1931年3月4日,在费城,Allan Mitchell和前Georgianna Fales出生的Georgianna Alice Mitchell,她丢掉了她的名字。她的父亲在印第安纳大学教授核物理。她于1952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州的马德拉学校,之后于1952年获得Bryn Mawr学院的经济学学士学位。她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获得了同一学科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后来她在哈佛大学以及乔治城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等其他学校任教。她于1983年获得麦克阿瑟基金奖,并于1986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全国主席。

  布鲁金斯出版的研究成果包括“关爱残疾老人:谁来支付?”和“复兴美国梦”。在后者中,她认为预算赤字是恢复表现欠佳的美国经济的“最大单一障碍”。她称她为“狂热的,携带卡片的中间人”。

  她于1955年与司法部律师Lewis Rivlin结婚。他们在1977年与两个儿子Allan和Douglas以及一个女儿Catherine离婚后离婚。她于1989年与经济学教授西德尼·温特(Sidney Winter)结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