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检查考核,填表造册、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繁重的工作压力……让一些基层干部焦头乱额、身心疲惫、效率低下。究其根源,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从中作梗。只有找准症结之所在,才能有效地“对症下药”,真正为基层干部减负,让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科学统筹,合理安排才能让干部干的顺心。工作的安排部署应充分考虑到基层干部的承受能力,对各项工作要区分轻重缓急,加强统筹协调,搞好“关闸分流”。坚持用重大会议安排部署好重点和大项工作,尽量开短会,说短话,尽量杜绝长篇大论,无用之言。同时,严格控制向基层下发文件和索要文字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交叉工作。要尊重基层干部安排工作的自主权,不随意变更基层的日常工作安排,尽量避免基层连轴转。
转变方式,删繁就简才能让干部干的舒心。中央八项规定全面整治“文山会海”。然而,一些地方在一些工作中要求基层事事留痕、处处留迹,在考核督查过程中翻阅资料,查看痕迹,致使基层干部不得不把大量时间用于痕迹收集上,让留痕彻底“变了味”。为基层减负,就是减掉那些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检查和考核,切实转变督查、考核方式,删繁就简,建立高效的考核督查机制,要用实实际际的工作成绩来衡量,而不是用空洞的数据和空泛的文本去考量。
关爱基层,注重实效才能让干部干的安心。个别地方把基层当作展示政绩的“盆景”、谋取名利的“道具”。他们把抓基层、帮基层变成大下基层,大查基层,大考基层,结果,基层干部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在准备汇报、接待应酬上,整天疲于应付,使日常工作受到严重干扰。我们更应该关爱基层干部的冷暖,注重基层的实效,让基层干部能腾出时间和精力抓各项工作的落实,而不是做一些“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为基层减负松绑 激励干部奋发有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减负就是减压,减负就是增效。减负并不意味着降低标准和放松要求,而是让基层干部远离不必要的干扰,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将基层的负担真正减下来,让干部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激发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释放基层干部不断前行的动力,促进各项工作高效落实,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在新时代的实践中创造辉煌,谱写新篇章!
作者:文文
单位:江油市胜利街小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